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河所出山曰昆崙汉书西南夷传河两源一源葱/岭一出于阗郑樵遂谓河有三源一出葱岭一出)
  (于阗南山其正源自昆崙又山海经/洛书纬及扶南传皆曰河出昆崙)唐史长庆中
   刘元鼎
为盟会使言河之上流由洪济桥(亦曰洪/济城在)
  (陜西西/宁卫)西南行千三里水益狭冬春可涉夏秋乃 (第 10b 页)
 石山在西有唐及今为积石军然禹之导河始于积
 石其实河源远在西塞之外汉张骞班固及水经山
 海经等皆不知其地唐穆宗长庆元年 刘元鼎
使吐
 蕃归踰湟水湟水出蒙谷抵龙泉与河合合河之上 (第 22b 页)
 通也至唐吐蕃为大国居积石西南唐聘使始见黄
 河在吐蕃中西南数千里向东北流与积石河相连
 吐蕃人言昆崙山在其国内长庆中 刘元鼎
为盟会
 河之上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其南三百里三山
 中高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崙也虏人谓闷摩黎 (第 11b 页)
 (唐德宗召平凉之辱者矣所以特书以示戒也唐书/贞元三年浑瑊与吐蕃尚结赞盟于平凉穆宗长庆)

 (元年遣 刘元鼎
入吐/蕃与其宰相以下盟)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文公也在位八年/子驩嗣是为襄公)
 按左氏载秦伯 (第 52b 页)
者哉舆地记曰唐世吐蕃居积石之西聘使往来非一始见)


(黄河在吐蕃西南数千里东北流与积石河相连长庆中 刘元鼎
为会盟使言河之上流由洪济西)


(南行二千里水益狭春冬可涉夏秋乃胜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 …… (第 6b 页)
异当考徐锴曰河出昆仑东流潜行地)


(中至规期山北流为二一出于阗复合东注蒲类海复潜行南出积石山侗谓 刘元鼎
既不得昆仑) (第 6b 页)
 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去玉门
 阳关三百馀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行地中南
 出积石又唐长庆中 刘元鼎
使吐蕃自陇西成纪县
 (皇舆表陇西今为秦州成/纪县省入秦州属巩昌府)西南出塞二千馀里得河
 源于莫贺 (第 16b 页)
 流数千里至积石方出斯又班生之所未详也

按吐蕃历周及隋犹隔西羌未通于中国唐贞观


八年始遣使朝贡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往抚慰之


寻复遣使随德遐入朝奉表求婚十五年以文成


公主妻之杜佑所谓聘使涉历从此始也积石秦


汉时为西羌地晋永嘉以后其地为吐谷浑所据


及高宗龙朔三年吐蕃灭吐谷浑积石遂为吐蕃


地自后使命往来皆指吐蕃中水西南来与积石


山下河相连者为黄河而吐蕃亦自言昆崙在国


中西南河之所出矣

 唐书吐蕃传穆宗长庆元年以 大理卿刘元鼎
为吐
 蕃会盟使(欧阳忞舆地广记作薛元鼎蔡传从之元史亦作薛恐非)使还踰湟水 (第 38b 页)
 西自唐及今为积石军然禹之导河始于积石其实河
 源远在西塞之外汉张骞班固及水经山海经等皆
 不知其地唐穆宗长庆元年 刘元鼎
使吐蕃归踰湟
 水湟水出蒙谷抵龙泉与河合溯河之上流繇洪济
 渠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 (第 15b 页)
 唐薛元鼎使吐蕃得河源于莫贺延碛尾曰闷摩黎
 山所谓昆崙也二说恐薛氏为是(笺/)按唐史契丹传
 长庆元年以 大理卿刘元鼎
为盟会使 (第 5a 页)
元鼎
踰湟水
 至龙泉谷河之上流繇洪济梁西南行二千里又南
 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虏曰闷摩黎山 (第 5a 页)
元鼎
刘姓
 传云薛非循吏传有薛大鼎当记误耳又唐史吐谷 (第 5a 页)
 (已开蜀道及秦/人用金牛复开)班固述河源之经疏远穷葱岭蒲类
 海以为潜行地中而出为中国河而不知禹贡止曰
 导河至积石唐人 刘元鼎
使吐蕃乃得其源在国中
 深境而固之言亦非也吁禹贡一书不过数千言尔
 古今言地理之牴牾莫不于此取质焉则 (第 13a 页)
 戎至唐始知河源在吐蕃中故杜佑曰河从吐蕃西

 南数千里流而东北是为积石之河佑之言略而未
 详唐长庆中 刘元鼎
使吐蕃会盟见河之上流由洪
 济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春可涉夏秋乃能胜舟
 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 …… (第 58b 页)
 者也蕃曰闷摩黎山东距长安三千里河源其间流
 澄而缓下稍合众流色赤行益远他水并注则浊河
 源东北直莫贺延绩尾殆五百里隐测其地盖剑南
 之西 元鼎
所经见如此然则河源于紫山东北出于 (第 58b 页)